地理科學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制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于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學科發展
地理科學最初是由美國阿克曼(Edward Ackerman,1911~ )在1965年出版的《地理科學》一書中提出。書中闡述了現代地理學研究的四大課題,即①自然地理學:研究作為人類居住區或環境的地文—生物系統;②文化地理學:探索人類社會與由人類活動所產生或改變了的居住地的特征之間的相互作用;③政治地理學:研究政治過程與地理區域的相互作用;④位置論(包括傳統的經濟地理、城市地理和運輸地理):通過引用數學方法,深化理論,提高概括水平,把經濟、城市、運輸的研究在一個區域內結合起來。其內容包括:在一個理論系統中探索空間的性質、把系統方法應用于空間關系的研究、以及3個子系統的一體化等。此外,書后還附有豐富的上述各領域的現代著作目錄。本書的內容和所附書目對于了解現代地理學的成果以及當代地理學發展的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隨后地理科學專業出現。詳情參考《世界百科著作辭典》。
設置背景
全面面向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地理科學專業培養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地理科學思維的基礎扎實、適應面廣、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中學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師資及其相關專業的后備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科學技能的訓練,同時兼顧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培養,并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研究、地理科學研究、地理實際應用及環境教育等各種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
1、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并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并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干學科
地理學
主干課程
地圖與遙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
實踐教學
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專業實驗
地圖學實驗、地質學實驗、地貌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水文學實驗、植物地理學實驗、土壤地理學實驗、沉積學實驗、地理模擬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等
學制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依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修業時間不得少于三年,不得多于六年。
學位: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兩大分支)、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城市規劃、旅游管理、地質工程
發展前景
主要可以從事的工作如
◆ 教師——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
1、中學教師(初中、高中地理教師;)
2、大學教師(城鄉規劃、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學士學位及以上)
◆ 編輯——在地圖出版社從事地圖的繪制、編輯工作
◆公務員——在地質局、國土規劃局、環境保護局、水文水利廳(局)、氣象局、城鄉規劃研究院工作
(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專業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自然地理學、城市規劃等)
◆ 工程測量人員——在大型建設集團從事與建筑、土地測量等相關的工作
(大部分要求地理專業碩士學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
以上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boss@holyedu.cn。